随着21世纪的到来,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——知识经济时代,知识经济呼唤教育改革,学校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,人才和知识、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,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,这种日益激烈的长期存在的竞争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。教育需从小抓起,小学教育是建起一座坚固的育人参天大楼的基础,抓好学校管理,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名校长的基本职责。
有什么样的校长,就有什么样的学校,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,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,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,善于协调,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、宽松、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,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,上下一心,形成一种合力,献计献策,共同把事情做好。
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,理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,在合作共营的理念下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,使得小学学校管理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并驾齐驱。但学校的发展不能只靠校长一个人,正如中国有句俗话:“人心齐,泰山移。”就是说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,共同努力,就能移动泰山。比喻只要大家一心,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。大到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,小到一个家庭都是这样,更何况一个单位。如何凝聚全校一条心,提高学校管理水平、改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教育质量,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。
一、让发展愿景促进管理工作
要想有效地推进学校工作,必须给学校一个准确的形象定位,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,勾画一个大家认可的发展愿景,让每一名成员都了解、熟知并参与其中,在发展中凝聚人心,在凝心聚力中提升学校水平。我们给学校的定位是:打造一所具有实验精神、创新风范的荆楚名校。让这种意识,作为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。那就需要用学校精神来维系、来支撑,让学校的各个管理层面围绕这种精神制规划、定措施,将这种理念渗透于管理的方方面面,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,这样管理就会有保证,有灵魂,匠心独具。整个学校管理也就有高度,上层次,上水平。围绕这个愿景,积极倡导“校兴我荣,校衰我耻”和“有作为就有地位”的思想意识,让这种意识深深地印刻在教师的心中,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。全体实小人只有团结一心、众志成城,心往一处想,话往一处说,劲往一处使,互相关心、帮助、包容、理解和支持,才能育负起学校超常规发展的重任。只有团结协作,把心思集中在“想干事”上,把胆识体现在“敢干事”上,把能力展现在“会干事”上,把目标落实在“干成事”上,用今天的“辛苦指数”换明天的“幸福指数”,实验小学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。
二、让公平正义促进教师发展
公平正义是一个单位正气、和谐、畅达的基础。教师作为知识分子,最大的幸福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,能力得以发挥,人格得到尊重,一个生活在公平、公正、公开和谐氛围的人工作潜力也是巨大的。好的机制就是制度和情感的有机结合,没有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是失去底线的,无异于放任自流,听之任之。没有情感的僵化的制度管理则会失去生机与活力。如果说制度是刚,情感管理则是柔,科学的管理就应该是刚柔相济。
首先是制度约束。制度是文化、是规则。实践证明,越是办学水平高的学校,制度也越加完善。有专家讲:校长是有任期的,而制度却是长久的,一个好校长的优劣在于是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、科学的、可持续的规章制度。当然也包括落实和执行的力度水平。我个人认为,科学规范的制度是学校树立正气,创造公平,营建和谐校园的保障。特别在岗位聘任、干部的选拔任命、评优选先等敏感热点问题更需要公平、公正、透明、阳光操作,现实的是顺利稳定不出问题,长效的是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。工作中,我们建立健全年级管理实施办法、班主任工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,实行目标量化管理,对教师工作进行规范,对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,让每一项工作都有则可依,按章办事,减少工作的随意性,学校的管理工作要求到哪里,制度建设、考核评价就跟到哪里,向质量倾斜,向业绩倾斜,让德才兼备、业务精湛、教学质量突出的教师干得气顺,让积极向上、勤奋工作的教师有施展的空间,让有作为就有地位的意识深入人心。但是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学校的发展、工作的推进还要不断地丰富,不断地完善,我们每年一度的读书会上都会提取有关的工作制度、评价办法进行研究、修订、完善、公布。如考试学科的考试,非考试学科的两次考查,保障到岗到位的考勤,反映工作作风的会议制度等。
领导干部是学校制度的坚定不移的执行者,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”。我们可以制定《实验小学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人员的几点意见》,对领导成员的任课、听课、学习、讲座、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了明确的规定,实行定期统计公布制度,并纳入个人的工作量之中,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,每位成员需对上周自己的听课情况进行通报。
其次是情感投入。人既是自然人,又是社会人,他们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在真空中生活的,他们有家庭老小,需要衣食住行,也有喜怒哀乐。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工人生产机器,是个良心活。带着责任,带着激情,带着爱心去管理学生,组织教学,同被动应付、工作倦怠无奈效果显然大不相同。如何让教师富有激情,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工作中呢?这既要讲政治,讲奉献,也要靠待遇留人,情感留人,发展需求留人。
首先是加强师德建设。面对当前形势,我们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,通过开展强师德、铸师魂,提素质、树形象活动,提高师德素养。坚持进行年度末的“一述三评”活动,其成绩纳入教师考核,以此评选出学校的十大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,大力表彰。同时建立师德问题社会举报登记、处理、通报制度,对家长、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登记,及时查实处理,在学生、家长、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
其次是提升专业水平。政治上进步既是一项政治荣誉,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;获取一个荣誉称号、晋升一项职称,既是能力的体现,也是在改善待遇;得到培训提高,既是工作的需要,也是个人竞争生存发展的需要。在教师发展方面,学校出台“四多”政策,多给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,多给教师锻炼的机会,多给教师研讨的机会,多给教师展示的机会。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提供广阔的空间,开展读书、论坛、备课、说课、上课、评课等教研活动,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与平台,让教师得到锻炼,成长、成才、成名。
同时,对于教师遇到的困难要用心真诚的给与关心帮助,体现一份份浓浓的关爱。组织活动凝聚人心,放松心情,增强团队意识、大局意识、竞争意识,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。
再次是加强激励约束。
学校要建设发展,必须坚决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、干好干坏一个样的“大锅饭”观念。工作要 好坏有别,良莠区分,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,能干事的人有平台,干成事的人有地位。我们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奖勤罚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,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;对学校发展贡献大的同志要给予物质的、精神的奖励;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释放负能量者,要给予批评教育甚至责任追究,让无所作为者,搬弄是非者,没有市场和席位。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,在学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、奋发进取的创先争优氛围。
最后是加强制度机制创新。
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”。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,归根结底要靠制度机制创新。制度机制创新是学校发展的“活”力之源。通过建立规范、高效、管用和长效的制度机制,坚持干事重点论、成事人才论,创新干部选任、职称晋升机制;搭建建言献策、交流沟通的平台,集思广益;落实目标制、责任制、考评制,奖惩有方。着力构建活力四射、富有效率、正气上扬、你追我赶、自我加压的学校建设发展氛围,焕发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,使学校教职工工作充满激情和动力,使各项工作焕发蓬勃生机,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盘“活”。
三、让家校联系促进学校发展
由于学校主要是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,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。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,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,校长应从外界带来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及研究成果,要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特别从兄弟学校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。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,取得上级政府、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。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,校长必须明确家、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、友好的关系。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,组织家长教育活动,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,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,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。
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、漫长的、复杂的过程, 需要上至校长,下至每一个学生的共同努力,是一个需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,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。需要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参与,不懈努力。学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,一心一意谋发展,聚精会神抓质量,千方百计促和谐。建设一个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、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,使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,精神的乐园,成才的摇篮。从而全面推动学校发展。
公安备案号:42120202000103 ICP备案: 鄂ICP备19031602号-1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GMT+8, 2018-11-14 16:33 , Processed in 1.025408 second(s), 1 queries , Wincache On.